怎樣陪伴叛逆孩子?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李鋒教育老師指出,想要對付叛逆孩子,首先要讓孩子體會到什么叫做體會到自己的能力。
“體會到自己的能力”,就是孩子體驗自己的力量和自由。
這也是成長
“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成長”
的關鍵,孩子就會有一個“親身體驗”的過程,這是成長中必不可少的。
很容易被父母忽略的,不是孩子對于這件事情的感受,而是感受的內容。
有的父母習慣于直接拒絕
,或者經常說“不行”“不可以”“不準”。
對于這種被拒絕的感受,孩子首先感受到的是憤怒
,感受到的是恐懼
,感受到的是絕望
,感受到的是哀傷
。
如果父母能及時的和孩子溝通,知道他的感受,就可以說:“你好像今天過得不開心呀。”
“是的,今天很難過,很難過。”
用這樣的表達幫助孩子更快走出沮喪的情緒,獲得內心的平靜,能夠更好的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更好的處理自己的情緒。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管什么原因導致孩子情緒低落,我們都要學會接納
,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
三、以“情感引導”的方式溝通
比如:用陳述、描述自己看到的事實而非情緒描述事實
。
“你看起來很傷心。”
“媽媽也看到你剛才沒有加餐。”
“我看到你沒有吃。”
“我不想讓你生氣。”
“我很想讓你快點起床。”
“你的感覺就是這樣,你很難過。”
“這很好,但是你覺得自己快起床很生氣是嗎?”
“我看到你很生氣,我覺得很難過。”
“我也很想讓你睡覺。”
“嗯,這樣說會讓你感覺舒服些,讓你放下手機好像有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玩手機是不想做作業還是想打游戲。”
“這樣是不是?”
“不是。”
“那你希望媽媽幫助你一下,是這樣做的嗎?”
“我希望媽媽可以幫我整理一下書桌,還是我自己整理一下書桌?”
“你希望他按時做作業,還是按時休息?”
孩子說出自己的希望,并且提出來讓我幫忙,那么,孩子是愿意聽從我的建議的。
最后一步引導孩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04 孩子有了問題,父母想辦法解決卻起不到任何作用
其實,孩子有問題,父母想辦法解決,最重要的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為何而解決問題。
在面對孩子“找不到我的答案,我怎么能找到我的答案”這個問題時,父母想要尋找的答案主要有三個方面:
1、情感的需要
這就需要父母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做出有效的回應,比如我們回應孩子的時候,可以說:“我知道你有很多情感需求,媽媽不知道你的感受。”
2、規則的需要
父母要明白,孩子的行為其實是父母的行為,不是孩子的需求,比如小男孩在母親節里扔石頭,男孩看到后很生氣,哭著跟媽媽道歉,但媽媽仍然沒有消停,繼續給孩子講道理。這種現象被稱為“情感忽視”。
3、自主的需要
孩子自己也會有自主的需要,當他們在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父母不能給予幫助,而是指責、批評、控制,這種忽視會對孩子的情感需求造成傷害,導致孩子難以忍受,出現各種不聽話行為。
4、價值感缺失
青少年的價值感來源于家庭,其中一個主要的來源于父母對他的重視,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關注總是不夠,孩子很容易產生價值感缺失,覺得自己不重要,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如果父母的認可度不高,那么孩子就會很難認可自己,更加不自信,覺得自己很糟糕。
5、人際交往障礙
青少年不懂得如何去交朋友,當孩子和同伴交往時,就會有一種挫敗感,而且沒有其他同學朋友一起交流,孩子就會感覺到非常孤獨。
青少年一旦有了社交恐懼癥,那么就很難真正擺脫社交恐懼癥。
當然,社交恐懼癥并非是性格內向、膽小怯懦的人,孩子的心理活動是什么樣的呢?
孩子患上了社交恐懼癥,父母應該怎么幫助他呢?
1、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愛他的
很多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在社交恐懼癥方面有一些不足,所以會有意無意的減少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
比如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多和同齡人相處。
在社交恐懼癥的孩子心中,家庭成員是絕對的權威,是絕對的依賴,父母的行為就是用來控制和威脅的。
所以,父母要少一些嘮叨,少一些命令和威脅,多一些支持和鼓勵,讓孩子知道,在父母的關愛中長大,敢于表達自我。
2、父母鼓勵孩子,激發孩子的潛能
愛迪生說:“天才,首先是注意自己的個性。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5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