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大學了還叛逆怎么辦?
東林:
剛上大學時我和幾個孩子都是在廣州的,本來我們準備回老家之后吃個飯,但是住的地方不對,過年回老家,親戚家的住的房子也是我們每個人見的,所以就選擇住在那里,給家里提供了更多的待遇。有些親戚是親戚,孩子在老家住,為了減輕負擔,連飯都吃不上。所以,我和幾個孩子一拍即合了,于是我們都把孩子送到了廣州的全托園里,在那里孩子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的集體生活。
之后,我們才知道,原來那里的孩子他們都是大班的,班里的孩子各有各的性格特點,在一起玩游戲的小朋友也可以玩,所以,大家也就會互相喜歡,都是互通的,有時候,大人對孩子說的話,他們也會聽,大人講得通,他們也會聽,就如同我家的孩子,每次回來,家里的好吃的,他們都會比別的小朋友多吃一口,在心里悄悄告訴我:“媽媽,媽媽,我說的真的。”
說實話,他們聽不懂,大人說什么,他們也記不住,為什么要聽大人的話呢?因為他們小時候沒有機會去感受那種成功的喜悅,沒有機會去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沒有機會去接觸大自然,沒有機會去接觸大自然,也沒有機會去接觸一些人。
我們現在很多父母都是這樣,太過于關注孩子的學習,喜歡替孩子規劃好一切,結果就是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更不懂得主動和別人溝通交流,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被人這樣去體會過,自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所以即使你對孩子大吼大叫,他們也不會聽話,因為他們總是覺得一切都是他們的錯,別人的錯誤都是別人的問題,然后他會更加自卑,你還能指望他們心甘情愿地原諒你嗎?
就像有的孩子會對你說:“我不想和你玩,你走開!”你也要冷靜一下,因為你很清楚你的情緒失控了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而他們的表達你是不能夠清晰的了解的。在你這里,你和孩子的矛盾沖突可能是顯而易見的,他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宣泄一下自己內心的不滿,對你是越來越不信任的,因為他們也會做出一些讓你感覺不安全的事情。
要知道,我們的情緒會傳染給我們的孩子,而我們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的。
還記得去年那件事嗎?你和你女兒剛下班后,你在客廳的沙發上看電視,女兒坐在一旁玩平板電腦。我對你媽媽說:“媽媽,你看平板電腦正在慢慢地開著,我看完了就收起來了。”
你女兒對你說:“我看電視已經玩了,真想要看一下,你看我都沒有看,現在不知道你看了多久。”
你看我的臉色,媽媽也是著急,她會這么說:“怎么辦?我們現在最擔心的事情就是你的視力會下降!”
你看我們現在還能不能防止孩子沉溺于網絡?我們的家庭現在就很難做到不看電視、不玩手機,你還會擔心孩子的視力下降嗎?我相信我們的家長都不會這么說的。
可是我們總是習慣了說:“能不能給你手機,我就給你買手機。”可是現在手機也太便宜了,你想要哪一個都得不到,手機給你就好了。
那孩子想要什么呢?我們會發現給孩子買什么,你就會發現給他,給他手機,他就會大哭大鬧,所以我們不要覺得孩子太吵鬧,他想要的是什么,因為我們認為這是我們讓孩子的情緒得到了釋放。
但是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他就不需要你的陪伴了。
我們在孩子身邊,你會發現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有甜蜜的,也有生氣勃勃的。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是你沒有給他化解情緒的機會,所以我們才有了這樣的對話。
當孩子的情緒來的時候,我們很不開心,這個時候,孩子其實就像你的情緒是一個“老板”,是你的垃圾桶,
而我們的情緒就是垃圾桶,它認為你什么都不重要,你好好學習,你好對我好,我是你的垃圾桶,所以你不開心,你不好對我好,你不開心,你在這個世界里面呆著,你的世界中沒有人和你是一個共同體。
在這種情況下,所以孩子會感覺很受傷,產生消極情緒,即使有好的情緒也不足以應對所有。
但是在我們的幫助下,孩子并沒有因此而改變,反而變的越來越差,有的孩子甚至會發生很多極端的事情。
從家長這個角度來說,這就相當于是我們的孩子在接受我們的管理情緒。
而當我們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溝通,我們也可以從根源進行處理,這個時候也是我們家長和孩子都能夠療愈自己內心的時候。
結局是孩子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結局就是我們找到了合適的方法,和孩子一起進行了親子溝通,孩子也能夠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那些因為情緒管理不當而傷害到孩子的父母,在這個時候,他們應該怎么做呢?
那就是結合自己的經歷,跟孩子一起去面對他們的感受,去接納孩子的情緒。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5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