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游戲被控制,荒廢學業(yè)
最近,一則網(wǎng)癮少年玩手機不上學的新聞,引起了無數(shù)家長的關(guān)注。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wǎng)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wǎng)絡(luò)使用規(guī)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yè),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wǎng)絡(luò),這也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杭州的一個男孩,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機玩游戲。
不給手機,就會發(fā)脾氣,罵人。
這位媽媽很苦惱,每天下班后,想盡辦法督促孩子學習。
但是孩子就是不學。
看見兒子邊學習邊玩手機,媽媽很心疼。
她就說:
“別的小朋友都在玩,只有你和你倆。”
孩子也不甘示弱:
“你能不能別玩了,玩一會我就去寫作業(yè)!”
媽媽很生氣,把手機給摔了。
孩子這才起來,寫作業(yè)去了。
孩子也有情緒,這時媽媽說:
“這樣做有什么意義?看把學習弄的這么亂,你就不能把注意力集中起來,學習要專心嘛!”
孩子哭著反駁道:
“我就是不去上學!你們要我學習,就不給我玩手機!”
這時候媽媽才意識到,自己的強勢與孩子的爭辯是對自己無能的宣泄口不擇言。
于是媽媽跑到衛(wèi)生間,將床上的睡衣洗干凈之后,又喊孩子出去玩,可孩子依然不理她,自顧自地玩起了手機,結(jié)果孩子冷眼就瞟了她一眼,當媽媽再次走到孩子身邊,準備把她拉住的時候,孩子突然尖叫了起來,嘴里說著:
“我再也不去上學了,你看我這是怎么了!”
朋友只好把孩子送到醫(yī)院,醫(yī)生診斷后,診斷結(jié)果顯示孩子患有嚴重的抑郁癥,但是這種抑郁癥卻并不是孩子想要自殺的理由。
父母以自己的權(quán)威,強迫孩子必須要這樣,必須那樣,用這樣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完全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也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在孩子眼里,父母總是高高在上,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來。
4
還有一些孩子,他們在父母面前非常聽話,可是當他們面對其他人時,會表現(xiàn)出非常強烈的對抗情緒,非常暴躁。
比如說,別人對自己的孩子好時,他們會說:“我很乖,我很愛你。”
但是如果別人對自己的孩子好時,他們會說:“我很乖,我很愛你,我很愛你。”
他們會覺得自己很乖,自己很會聽命,他們害怕自己做錯事,擔心別人對自己不好,所以,會表現(xiàn)得非常膽小、聽話,不敢跟別人發(fā)生沖突,因為害怕犯錯誤。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哭窮”,不能“不含敵意”,不能“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不能“無底線”地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更不能毫無原則地“縱容”孩子。
首先,要做到兩點:
1、要對孩子無條件的愛,說到底也是愛的統(tǒng)一。
過去有一個媽媽對自己的兒子沒有原則,她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叛逆”,自己比孩子還要“惱火”。
她覺得自己的兒子沒有錯,應(yīng)該原諒她的所作所為,為了兒子不對自己不好,她還要對孩子表現(xiàn)出對孩子的愛,就像當年自己被媽媽逼著減肥的時候,孩子想減肥的時候,她也是對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愛。
從很小的時候,孩子就知道,媽媽會把自己和別人放在同樣的位置上,在別人的心里甚至比媽媽的還要成熟,對于媽媽的某些需求,媽媽也會有某些回應(yīng),而且有時候媽媽說的話都是“不要”、“不行”、“不可以”。
當孩子再長大一點,在其他地方媽媽會更加明白,孩子的一些行為其實是可以試探的,比如這個玩具從哪個角度變成了那個玩具,那么他有沒有移情?他會不會表達出來?他會不會出現(xiàn)語言表達出來?這個時候孩子的媽媽會不會覺得孩子還是一個乖寶寶呢?而且孩子會把玩具放到公共的箱子里面,想要“打人”,這些表達了,對于媽媽的關(guān)注度就會更高一些。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6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