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孩子厭學問題?我們要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聊一聊。
厭學,源于父母的原因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明顯的厭惡,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度的僅有21%。
調查還發現,僅僅只有2%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明顯的厭惡。
從很多情況來說,厭學主要是由于環境、心理、家庭、學校造成的。
比如,一個班級中,往往有潛在的厭學學生,他們在學習時常常表現出:不愿意學習,對學習有抵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下不完成作業、抄作業或者應付作業等,輕度厭學,主要表現在思想上的抵觸。
2. 中度厭學
將思想上的抵觸,付諸行動,出現上課不聽講,經常出現遲到甚至曠課等違紀現象,人際關系也會隨之出現問題,不再是尊重師長,團結同學的好學生了。
3. 高度厭學
有思想和行動,發展到了心理問題,對學習充滿了恐懼,心理上十分自卑,不愿再回到學校,不敢面對老師和同學,這類學生往往會休學或者退學。
不同類型的學生,表現雖然有差異,但是都會對成績產生很大的影響。
那么,身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幫孩子們懸崖勒索,讓他們能夠重拾對學習的信心呢?
今天給各位家長推薦一個方法:溯源法。多和孩子溝通,找到孩子不愛學習、懼怕學習的理由,然后用我們的行動幫助他們。
01 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原因】:不了解自身優勢
在高中的時候,班里的一位同學早早就輟學了。跟他接觸的不多,只記得平日里大家學習的時候,看他埋頭寫字也很認真,可以感覺到他學得很吃力,只是考試每次都在班級后面。
他也有很強的自卑心理,整日的埋頭學習,讓他沒有功夫思考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潛能。后來,他總是給其他同學說自己不是塊學習的料,開始混日子了。
每個學校都有這么一類學生,他們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根源在于,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不夠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認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
【對策】
在中學階段,發現并實現潛能,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幫助,根據自己的豐富的人生經驗,提出一個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跟著興趣走,通常興趣所在就是優勢潛能所在。但這里有個問題,要看興趣與所處的環境條件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你又沒有條件怎么實現?
對策:
自己努力的機會比興趣更重要。
家長要明白,你用興趣培養孩子,而不是興趣愛好,會給孩子帶來壓力,不利于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
可以鼓勵孩子跟著興趣走,通常興趣所在就是優勢潛能所在。但這里有個前提,就是,要先把孩子的潛能開發出來。
2、確定目標,鼓勵孩子自我探索
父母要了解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尋找一種他自己可以開發的方向。讓他去探索,去發現,長時間去思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去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這種發現,會激發孩子的潛能,讓他不斷地被激勵,不斷地朝著目標而努力去學習,不斷進步。
孩子在父母的眼里就像是一張白紙,而這張紙上的每一筆,都是為了未來的發展,更是為了這個社會,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去探索自己未知的事情,要相信孩子的領悟能力,通過對孩子的引導,給予他更多的信心和勇氣。
2. 接納孩子的平凡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也許有多種多樣的表現方式,也許在你看來并沒有什么不可理喻的地方,但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一面,我們要接納孩子的平凡,只有了解孩子的獨特之處,才能幫助他們發揮潛能,找到最適合他們的道路。
因此,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的平凡,培養他們的閃光點。而不是給孩子太多的壓力,用高壓政策來緩解孩子的焦慮。
3. 不嘮叨,不說教,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
當父母這樣做時,其實也是為了保護孩子,讓他們免受父母離異的傷害。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些父母為了孩子所做的事情都是出于愛意,但他們不知道孩子會因此變得更加叛逆。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總是希望孩子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孩子一旦不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他們就會嘮叨,訓斥孩子。他們的初心就是要孩子聽他們的話,并且按照他們規劃好的路線去發展。
但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感到一種巨大的壓迫感,讓他們沒有辦法去約束自己。
而這種壓迫感,也會讓他們的負面情緒無法釋放。而這種壓迫感,也會讓他們的內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從而對父母產生一種不滿,最終產生叛逆心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5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