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家庭養出學霸(什么家庭容易培養出學霸)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成功的事情。
把孩子教育好了,后半生收獲幸福,教育不好孩子,后半生都在為孩子還債。
盡管我們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是最重要的,可高學歷畢竟是好工作的敲門磚。
經過大量研究,我們發現那些容易培養出學霸的家庭,基本上都有這四個共同點!
01/
家里有大量藏書
讀書是終身受益的好習慣,如果你正在經歷焦慮,讀書便能緩解你內心的焦慮。
如果家里有大量藏書,大大的書架子,哪怕不逼迫孩子讀書,孩子也可以隨意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書讀,有利于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
可以說文字是組成這個世界的基礎,任何事情都離不開文字,經常給孩子讀書可以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
對于讀書這件事,家長一定不要功利性太強,很多家長都太焦慮,總希望孩子看了書就立刻有成效,讀書就是為了讓孩子考好成績,寫作文能用得上,但實際上讀書應該培養孩子的內在涵養,培養一個能夠伴隨孩子終身的好習慣。
就像董卿,連續13年主持春晚,離開央視后,自創節目《朗讀者》,呼吁國人多讀書。在《朗讀者》中的董卿,出口成章,金句不斷。
董卿現在的優秀得益于閱讀的好習慣,從小便被父母要求讀書,每到假期,父母都會給董卿列書單,要求董卿讀完這些書,并且要求董卿做筆記。一開始董卿覺得枯燥,可后來就成為了一種習慣,至今仍然每天堅持閱讀。
所以說,對于讀書這件事,家長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而不是急功近利,去跟別人比拼讀了多少書。
02/
父母自律
我們發現,那些能夠培養出學霸的家庭,并不一定父母都是高學歷,反而那些父母特別自律,或者父母當中有一方比較自律,比如孩子的父親有早起跑步的習慣。
不要小瞧自律這件事,一個人的自律程度反應的是對人生、對生活、對工作的態度。這種態度會給孩子造成持續的影響。
有個大學同學,畢業后參加工作,不同于那些混日子的年輕人,同學從一開始就很自律。上班時間完成工作,就在不斷做總結,發現新問題,提出解決方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盡管是單身獨居男青年,同學也每天保持自己做飯,保持健身,一年后同學就升職了,并且還能保持像大學期間那樣的狀態。
同學的自律就來源于母親,同學說: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母親沒有工作,在家操持家務,閑下來的時間很少跟人去門口說閑話,而是織毛衣換點零花錢,所以我的口袋里總有糖塊。
自律是一種生活態度,父母自律,孩子也會變得自律,不論是對待學習還是工作,都不會放縱自我。
03/
父母恩愛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爸爸去問腦神經專家,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聰明、將來考上哈佛大學?
專家說:很簡單,你回家后好好愛你的老婆。
爸爸愛媽媽,不吵架,家庭就會特別溫馨,孩子就有安全感,處于這種溫馨有愛的環境中,孩子的內心也是平靜幸福的,家庭氛圍好,學習效率也會很高。
有個朋友,孩子從小聰明可愛,學口才,跟電視臺主持人同臺主持節目。在孩子三歲那年,朋友和妻子因為性格不和、家庭原因而離婚。
去年孩子上初一,狀態特別不好,經常休學在家,休息一段時間后,孩子只上半天學,上半天、休半天。
如果不是暴力、出軌這些嚴重的問題,夫妻之間應該好好去經營這段婚姻和感情,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
就像電視劇《小歡喜》所演的,英子父母離異,盡管英子表現得很懂事:你們感情不和,離婚我能理解。但是在她內心深處,也依然是希望父母能夠和好的,哪個孩子不希望有個完整的家呢?
所以,盡量、盡最大努力去好好經營你們的婚姻,這也是在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04/
父母不盯著孩子學習
這點很有趣,那些出學霸的家庭,父母一般都不會盯著孩子學習。
小區一個大姐,兒子去年考上了西安交大的研究生,全額獎學金。大姐很開心,提起兒子一臉驕傲:從小到大,我沒管過他學習,剛上小學的時候報了一次輔導班,我兒子說不用報,我自己學吧。我們就沒管過,他的大學是南京大學,這次考研考到西安交大了。
為什么越是盯著孩子學習,孩子的成績反而越不理想呢?
很好理解,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就在旁邊盯著,孩子寫錯一點,父母就開始責罵,這種氛圍里,孩子當然會反感學習了。
而那些不盯著孩子學習的父母,孩子自身的自驅力就會被激發出來,孩子感到“我是被信任的”,只有孩子從主觀意識上認為學習重要,有主觀能動性了,孩子的學習成績才能提升上來。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4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