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孩子厭學情緒開始發作
“我家小孩才上六年級,就變得不愛學習,該怎么辦?”
上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李莉老師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中她也是哭訴著自己的兒子不愿意上學,天天打游戲,不寫作業,厭學。李莉老師耐心地勸導了他半個小時,他才愿意去上數學課。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家里,我們也要控制情緒,不能讓他動不動就發脾氣,亂摔東西。”
當她在電話里耐心地和兒子聊,兒子也愿意耐心聽她說話,說得非常認真。
當老師、同學、朋友,遇到孩子有些問題的時候,會耐心地傾聽,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慢慢地,孩子的心結被打開了,愛的力量開始流動,他也變得更加陽光、自信、有力量。
這位媽媽有些不可置信地說,她說:“之前,我也很多次和孩子提到過,要多鼓勵、多溝通、要多傾聽,可是沒用,孩子就是不聽,我該怎么辦?”
傾聽不是說教、說教、控制、訓斥、說教,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傾聽他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的需求。
當我們放下了自己的擔心,愿意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孩子也就慢慢打開了自己的心門,眼里有了光,也就有了和父母溝通的基礎。
2、用心傾聽,了解孩子的需求
很多家長在孩子提出問題時,總會以自己的經驗來告訴孩子答案或者直接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
但這樣做的結果常常有失偏頗,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發現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家長在給孩子提出建議時,要與孩子產生共情,了解孩子的需求。
可以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才有很多的想法。
● l l l l ,溝通是一門藝術
溝通的過程也是家長和孩子雙方進行互動的過程,只有家長和孩子的想法不一樣,或者說的方法不一樣,溝通效果也就不一樣。
所以,學會溝通是家長和孩子產生矛盾的根本原因,但是學會溝通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 l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學會溝通
在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中,有一位媽媽對孩子發脾氣的事情進行了分享。
孩子不想睡覺,媽媽說:“你為什么不想睡覺呢?媽媽也不想睡覺,你可以和媽媽一起睡覺啊”。孩子不想吃水果,媽媽說“我們吃水果,蘋果、香蕉、面包、牛奶”。結果孩子吃了很多,把東西吐出來,媽媽說:“這些食物我們不吃,好嗎?”孩子不想喝牛奶,媽媽說“你今天不想喝牛奶了好嗎?”。孩子聽了媽媽的訓斥,只好把牛奶和牛奶吞進了肚子里。
小男孩吃了很多東西,但是他吃的又多。這時媽媽趁機又說:“你再這樣下去,我就不給你買新衣服了。”
他想了想,說:“好呀,我以后再也不想吃糖了。”
因為我們不懂孩子的“不聽話”背后的原因,我們就對孩子說“不”,這種想法用“威逼”的方式也讓孩子習慣了,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我們就只是講道理,而沒有教育,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和孩子一起商量,沒有真正的和孩子一起去遵守規則。
所以,對孩子說“不”是很有道理的,有了它,孩子自然就會遵守規則。
2、孩子“不聽話”的第二原因:缺乏認同感
“不聽話”這三個字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很常見,現在很多的孩子是不聽話的,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如何與父母合作。
而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認同感”,就是說,當我們在和別人做事的時候,別人是在感受到我們的存在,在和我們合作,而我們則是在表達自己。
如果我們在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我們經常夸孩子懂事聽話,那么孩子在他眼里看到的是,只有懂事,沒有挨罵,所以我們在他眼里看到的是,聽話,因為自己就是這樣的。
我們在跟孩子一起玩游戲的時候,如果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性格是多么的溫柔,溫柔的,孩子就會產生一種安全感,他可以自信的表達出來,也可以勇敢的去嘗試去嘗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鍛煉孩子的膽量,有了自信,他就可以勇敢的去冒險,去面對不確定的事情。
因此,只有父母積極的陪伴孩子玩耍,給孩子一個有安全感的環境,孩子就會產生安全感,同時也會建立起孩子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感。
父母多陪伴孩子玩耍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因為他們內心還是一個非常渴望著父母的,渴望著父母的陪伴和愛,希望父母能夠多多陪伴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這樣他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才能夠更加的自信的。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70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