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初一的孩子厭學怎么辦?
本報記者 劉千 文 林溪
1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上周,浙江嘉興的惠來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小袁一(化名)向紐扣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詢中心求助。這次上午的心理輔導,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
小袁在電話中說,女兒因為多次不想去學校,被老師用戒尺打手心,用衣架打了手心,用刀割了好幾下,嘴里還不停地碎碎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小袁回家向父親哭訴:他從小就很頑皮,從上學起就經常被老師罰站,就算是走讀生也經常逃課。
后來小袁的爸爸發現女兒的這一行為異常后,他終于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決定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于是,他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讓女兒重新回到了正常的學習生活中。
在小袁父親的這番話之下,女兒才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原來,他在女兒上初中的時候,開始對女兒進行陪讀。因為工作忙,小袁的工作內容就不像爸爸在外工作那么繁重,而且下班回家后的時間也比較多,就把女兒帶到了圖書館去讀書。
而小袁的爸爸在外地工作,也很少有時間陪女兒。
所以,為了讓女兒能夠在中考的時候考上高中,小袁的父親決定讓女兒先行一步。
在父親的精心輔導下,小袁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升,考上了一所重點高中。
高二分科,小袁的分數不僅穩中有升,也考上了一所普通的高中。
從此以后,小袁的成績就成了全班第一,被鄰居們稱為“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小袁的成績在班級里一直穩居第一,原因就是小袁的爸爸在女兒小學階段不留作業,會定期檢查學生的作業。
高中三年的學習,不僅要讓孩子堅持學習,還要教會孩子如何學習,如何做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教育家蔡笑晚老師曾說:
“在小學生的心目中,學習是快樂的,不是苦的,學習是一件辛苦的事。
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苦的,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學習。”
初中的學習是艱苦的,是為了取得勝利,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
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
也只有學習才能帶給自己更多快樂。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第三, 找到自己學習的興趣,讓孩子能主動學習
在這里,我要講講一個我身邊的例子。
我一個朋友,家里經濟條件很一般,孩子上小學時,朋友們都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特別想給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
孩子小學畢業后,成績一直很好。但是上了初中后,成績卻跟不上。
朋友想了解原因,于是把孩子轉到了當地最好的初中。
孩子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輕人,性格有些內向,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比較簡單,平時對孩子比較照顧,所以在學習上比較輕松,孩子從小學到初中都比較努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中考時,孩子發揮失常,考上了當地最好的高中,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也不高。
孩子上高中后,成績一直穩居班級的中上游,沒怎么受影響。
到了高中,孩子學習壓力大,加上孩子以前一直都是在重點班,突然有一天,孩子開始厭學,她才知道孩子的這一系列行為其實是抑郁癥。
孩子成績一直在下降,可她不明白的是,孩子一直在努力學習,可是這次考試成績卻沒有什么進步,孩子之前已經非常努力的在努力,為什么成績卻沒有起色,她就開始著急了。
在查閱資料的時候,她意識到,這其實是孩子壓力太大了。
于是,她給孩子的班主任寫了一封信,讓孩子父親去學校和老師當面道了歉,并且在信中還告訴了孩子的媽媽。
她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這樣做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并且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我曾看到過一句話:孩子的成績好,都是因為父母的鼓勵和認可,有父母的鼓勵和支持,孩子才能更加的自信,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懂事”不是因為孩子懂事,而是因為,他學會了善良。
心理學家盧梭曾說過:“你知道用什么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沒有父母,就沒有孩子。
父母過度的溺愛,只會把孩子寵壞。
當孩子被過度寵壞,要么就會變得暴躁、叛逆,要么就會變得意志消沉,沒有一點斗志,讓家長變得無比焦慮。
然而,過分寵溺孩子,不能讓孩子自由地成長,會讓孩子在唯命是從的環境中走向另一個極端,也許結果不會太理想,但是孩子會變得更加敏感脆弱,遇到挫折的時候,容易自暴自棄。
這些,無疑都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04
父母對孩子過度寵愛,會讓孩子恃寵而驕,不會為了不讓孩子吃苦,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這樣的孩子不會太任性,而且很有韌勁。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5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