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勸導厭學的高一孩子
對于已經上了高中的孩子,不知道家長們,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嘆:我真是沒轍了,孩子進了高中后,總算跟我要手機了,但是我不讓。他的手機我搶了,他就會說你不要再玩手機了,那么接下來是什么情況呢?如果不是手機,你不陪我我,我不想學習,不想去學校,那還有機會玩手機啊,家長們,這個時候有一種很無奈的感覺。
這種情況,在高一就已經出現。對于家長來說,就要開始著手解決了,因為高一是孩子學習的轉折期,要想讓孩子成績有所提高,不要對孩子的學習上不上心,一定要相信孩子的實力!在高二下半學期,家長可以和孩子做一些關于學習方面的交流。其實家長可以跟孩子進行一些較為輕松的交流,通過談話可以讓孩子明確自己的學習成績以及是否真的達到一個好的學習目標。有些家長也許會認為,這樣做是在給孩子找借口,但事實上,對孩子來說,那是他的自由,他的權利,他的地位是平等的。那這種交流能夠帶來什么呢?就變成了家長的說教。而不是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意志力去改變。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些家長會很疑惑,自己為什么要教育孩子呢?不是孩子要強,是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被滿足。很多家長不明白這一點,但其實教育孩子哪有什么非得讓孩子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呢?為什么非要讓孩子聽自己的呢?為什么不能自己需要給孩子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呢?
就比如孩子想要玩水,父母告訴他,孩子現在還小,要自己去掙錢,等到長大了就會掙錢的,但是孩子卻不這么想。所以很多孩子會說,我長大了也要和爸爸媽媽玩,我想要手機。而不是說,爸爸媽媽不許玩手機,我只是想要用手機去看動畫片。
我們先搞清楚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在小學階段成績優異,不一定進入初中后突然就變得不聽話了,和父母說話總是不耐煩。如果我們去掉了這些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那么孩子還會有很多不良的行為來吸引我們。孩子不聽話,還是要從父母的處理方式去尋找原因。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三年級效應”
第一個“三年級效應”的表現
就是孩子在三四年級的時候,孩子的能力逐漸加強,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學習興趣都有所提高。當孩子處于這個年齡段時,他們對學習擁有了很大的興趣。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進行高要求,不斷地打擊,不斷的批評,那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會慢慢地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變得越來越差。
第二個“三年級效應”的表現
就是孩子在三四年級的時候,孩子的成績會逐漸的下滑,很多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開始滑坡,因為這個時候學習成績的差距會越來越明顯。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三年級效應”,主要因為三年級以前的知識并沒有太多復雜,往往是孩子能夠集中精力學習的時候,也就開始突飛猛進,但是一旦上了三年級之后,發現孩子成績下滑,那還是很可能就是孩子沒有學會學習的正確率。
對此,李玫瑾教授也提出了幾點建議,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1、要對孩子進行情感疏導,用愛來支撐孩子學習
之所以孩子在學習上沒有成效,多半是因為孩子缺乏對學習的情感,缺少對學習的情感。
如果家長一味的進行情感疏導,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家長的關心、關心都是針對自己,從而更加不愿意學習。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情感的溝通,首先要詢問孩子為什么要學習,從成績的角度去考慮,然后再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出合適的建議。
孩子沒有學習的意愿,那就鼓勵他好好學習,只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其他的樂趣,慢慢的就會愛上學習。
2、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找到學習的樂趣
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就拿手機游戲來說,孩子如果把時間花費在手機游戲,那么玩手機的時間就會不斷的增加,從而導致孩子學習成績的下降。
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那么就可以引導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讓孩子明白學習是有意義的。
家長可以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給孩子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比如說畫畫,寫字,彈琴等等,只要孩子有了學習的樂趣,那么孩子就會努力學習,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習成績。
3、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自己喜歡上學習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的被激發,那么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強,學習成績自然也就會越來越好。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喜歡上學習,自己喜歡上學習,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因此家長要想要讓孩子擺脫厭學的狀態,那么就不要再去給孩子施加壓力了,適當的給孩子減壓,不要讓孩子養成了太過于自我的學習習慣。
三、如何讓孩子擺脫厭學的狀態
1、給孩子適當的放松
有些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就會產生很大的壓力,因為他們會對此而失去很多的時間,所以適當的放松也是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學習。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5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