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是老師和家長共同關注的問題,可是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上學之后開始沉迷游戲了,這時候部分不明事理的家長就會把原因歸結到孩子或者老師身上,覺得這是老師沒有管教好導致的。

其實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監護人,沒有管好孩子他們也是有責任的,而且家長可以說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了,他們的言談舉止很容易影響到孩子,要是家長每天下班后都打游戲,或者有一些不正確舉動,那孩子就會下意識的模仿,這對他們未來成長是沒有好處的。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長,那就得規范自身的行為,并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幫助孩子樹立省卻的人生價值觀,讓他們知道什么年紀就應該做什么事情,在不影響正常學習的情況下,讓孩子適當的放松玩游戲是可以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可以讓學生沉迷于此。

家長發現學生沉迷網絡后,不要一味的批評對方,最好先和他進行溝通,知道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在進行正確的引導,要是孩子確實有電競方面的天賦,那讓他走職業化的道路也未嘗不可,可要是孩子沒有這方面天賦,那就沒有必要往職業方向發展了,即使參加了也是浪費時間,畢竟電競這個行業是很看選手天賦的。

如果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純粹是為了打發時間,那家長就需要恩威并施了,讓孩子知道學習才是他現階段應做的朱啊喲事情,當然了,看問題也不能只看一方面,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以嘗試用游戲方法教育孩子。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孩子玩游戲時都是很認真的,尤其是當他面臨晉級賽或者團戰的時候,他們更是把精力都集中到了游戲上面,就連水都是可以暫時不喝的,想上廁所的時候是能忍則忍,即使是實在忍不住了也會在團戰結束后去廁所,并且去廁所的時間也很短,上完后馬上跑回來繼續游戲,可是他們寫作業時則是另一種狀態。

有些學生寫作業的時候狀態很差,注意力經常不集中,還沒學一會就有了很多小動作,比如摳手指、東張西望等等,其實筆者覺得完全禁止孩子玩游戲是不合理的,很多孩子都有好奇心,你越是不讓他玩游戲,他就越是容易對此產生好奇和興趣,甚至可能跟家長對著干,因此家長就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

孩子在玩游戲的時候很專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游戲的開發商抓住了他們的心理,在完成某個任務或者是達到某個段位后就會給予相對應的獎勵,比如說達到最高段位后下賽季會送皮膚,給予特殊的稱號和印記等等,這些獎勵都是獨一無二的,會讓玩家有一種強烈的滿足感。

而且游戲中還會設立“連續登錄”領獎勵活動,簡單地說就是如果用戶每天都登陸游戲,那系統就會發放相對應的獎勵,目的就是讓玩家形成習慣,這樣一來即使以后沒有獎勵玩家也會習慣性的登陸游戲,而家長完全可以把這個游戲方法用在學習中。
家長可以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給予適當的獎勵,比如說孩子完成了一天的閱讀量,那就給對方獎勵,如果能夠堅持一周,那家長就可以給他更大的獎勵,當然了,有獎就要有罰要是孩子沒有完成相對應的任務,家長也應該給對方懲罰,這樣能更好的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在獎勵孩子的過程中要給他“有限的使用權”,而不是“永久使用權”,“有限的使用權”指的是滿足孩子短時的需求,讓對方知道這個獎勵是父母的東西,而不是他自己的,他只是暫時擁有使用權罷了,比如讓孩子玩9分鐘手機、半小時電腦等等。

如果孩子想繼續得到獎勵,那就需要完成相對應的學習任務,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更有動力,要是家長給孩子獎勵時讓他具備永久使用權,這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動力,學習效率也有可能下降,因材施教和勞逸結合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家長最好可以讓孩子保持充足睡眠,這樣他才精力去學習,一般來說初中生睡9小時就夠了。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