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電子競技比賽的獎金總額,達到1.5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0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32%。今年8月,單場電競賽事的比賽獎金額度再度被刷新,Dota 2的TI9賽事獎金以3400萬美元(約2.42億元人民幣)雄踞榜首。
Newzoo《2019全球電子競技市場報告》稱,進入2019年以來,全球電競總觀看人數達到4.54億,同比增長15%,核心愛好者人數達到2.01億,同比增長16.3%,其中,中國核心電競愛好者人數約為7500萬,他們當中,不乏人皇SKY李曉峰、星際一哥馬天元這樣的知名電競選手。對大部分80、90后而言,這些來自中國的職業電競選手征戰世界賽場,是他們對電競比賽最初的記憶。
但短短數年過去,這些曾經的傳奇也被后來者的光輝掩蓋?,F在被人們所知道的是RNG UZI,是“北美第一突破手”Shourd,又或者是直播一哥小智,提到李曉峰等人時,他們已經成了中國電競發展史的一抹背影。
20歲是一道坎
卞正偉退役時28歲,李曉峰30歲告別賽場,兩人在電競職業場上已算老將,堪比廉頗。和他們兩人相比,大部分職業選手都不得不在22-25歲時選擇退役,而傳統運動賽場上,易建聯32歲還是主將,??松?0歲仍以超高價合約歸化恒大成為戰術核心。
電競對于職業選手年齡的要求與其他運動相比起來嚴苛很多。雖然規則中并未規定選手的退役時間,但大部分年紀稍長的選手,就算不退役,也沒有戰隊會向他們拋出橄欖枝。
ID為otto的斗魚主播穩健棍,一度也曾在賽場上叱咤風云。但在他22歲時,卻說出了“我不是不愿意打,是沒有戰隊愿意要我”的話語,雖然在夏季賽末期,23歲的他曾成功簽約V5戰隊,但在兩場比賽的慘敗之后,他不得不再次回到了直播間——雖然每一項運動的參與者都是在吃青春飯,但對于電競選手而言,這場青春飯局格外短暫——國內曾有戰隊在開列青訓條件時,直接說明:“年齡不得大于20歲。”
與20歲就有可能要告別賽場相比,更殘酷的是,各項賽事基本都規定了登場選手的年齡不得低于17周歲,這意味著,對于絕大多數電競選手來說,參加比賽的時間,僅有3年左右。如此短暫的職業生涯,在傳統體育運動中,是不可想象的。
一般情況下,不是戰隊特別需要的選手,絕大多數在22歲時就會被勸退,即使不被勸退,留在隊內也鮮有登場的機會。除非他能保持極佳的電競狀態,但這對于職業選手而言并不是一件易事。
截至2019年8月,國內正在運營的電競戰隊超過5000個,而已獲得注冊身份的職業選手數量亦十分可觀,僅LPL一項賽事,就有超過100名注冊選手,這些選手中,除了SKT T1戰隊的選手Faker仍能以高齡得到觀眾認可,其他超過20歲的選手,都已是大浪淘沙。
在直播平臺依舊火爆的時候,選手退役后可以通過直播平臺來謀生,但近幾年,全民、熊貓相繼沒落,也預示著電競直播熱的消退。
直播熱的時候,平臺愿意出高價與退役選手簽約,2016年,有著電競第一女神稱號的Miss與虎牙簽約,簽約費高達3000萬/年;但隨著這波熱潮的散去,直播平臺本身開始裁員,一些之前為平臺做出過很多貢獻的主播收入都被削減,直播平臺亦不再像前些年一樣大肆收編退役選手,20歲過后,職業電競選手們的下半場在何方,正變得越來越模糊。
看上去很美的職業電競
電競選手的入職要求并不高,以LPL為例,大部分戰隊要求是國服位于宗師段位、韓服段位保持在鉆1及以上就有資格進入青訓,然后就可以在俱樂部基地居住,隨時有機會從青訓隊員被提拔到一隊,到更高的舞臺上發揮自己。
市場反饋顯示,職業選手的月薪基本在20000元起步,食宿由戰隊負責,這樣的條件,對于年輕人來說,極具吸引力。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很多具備叩開職業大門資格的選手,并不愿意成為其中一員。
“打著游戲就把錢掙了,看起來很美好,實則不然?!币晃徊辉竿嘎缎彰碾姼傔x手告訴互聯網+體育記者,“職業電競選手的傷病情況來得并不比職業運動員輕,甚至很多時候比運動員還嚴重?!?/strong>
RNG戰隊的UZI在一次手傷復發時去醫院就診,醫生透露“他的手已經差不多是40-50歲人的手了?!辈粌H僅是手上,UZI的肩、腰都有一定程度地受損。UZI的遭遇并非個例,幾乎每一位在賽場上奮戰多年的選手,身上的傷病情況都不容樂觀。
傷病之外,另一個讓很多年輕人不太愿意成為職業選手的原因,是作息時間的問題。
“一天24個小時,差不多每天要打8個小時訓練賽,訓練完之后要跟教練對接訓練結果,每天俱樂部管理層還會安排體能訓練,缺席要被扣工資,每天把這些時間和睡覺的時間去掉的話剩下差不多7、8個小時?!盕PX戰隊的中單選手Doinb在直播時曾這樣說。
職業生涯的短暫與高強度,導致中國電競人才雖然暫時未出現斷層,但相關從業者的數量并未像國外一樣大幅增長,這是為什么今年7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發布《電子競技運營師和電子競技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中會指出,我國未來電子競技員人才需求有200萬缺口,電子競技運營師有150萬人缺口的原因之一。
為了應對人才缺口這一難題,絕大多數戰隊的解決方式,是引入外援,其中,絕大多數以韓國電競選手為主。
以LPL為例,賽事允許每支戰隊擁有兩名上場外援,而在S8奪冠的IG戰隊,韓援數量則高達3個。
一邊是國內電競專業人才的缺口巨大,一邊是大批外援進入國內戰隊大肆撈金,在電競正式成為國家體育總局批準的競賽項目16年后,中國職業電競選手的生存狀況,并不像外界想象般輕松。
如何延長選手的職業生涯?職業選手在退役后又該何去何從?這些問題是否能得到妥善解決,將直接決定中國電競產業的未來走向。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2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