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青少年過度使用網絡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但什么樣的行為才算是網絡成癮?之前又對這個“網癮”該如何正確界定引發(fā)了許多爭議,有媒體曾抨擊這就是個杜撰出的精神病,這回,終于有權威機構對此給了個權威定義。
權威部門日前發(fā)布《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對網絡成癮的定義及其診斷標準進行了明確界定。
根據發(fā)布的釋義,網絡成癮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對互聯網使用沖動的失控行為,表現為過度使用互聯網后導致明顯的學業(yè)、職業(yè)和社會功能損傷。其中,持續(xù)時間是診斷網絡成癮障礙的重要標準,一般情況下,相關行為需至少持續(xù)12個月才能確診。
科技君想了想從大學開始每晚刷手機就停不下來的這個行為,陷入了深深的擔憂……這年頭,沒點病還真不好意思出門了。
網癮與抑郁有關?
今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游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范疇。世衛(wèi)組織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此舉使網絡成癮問題受到社會更多關注,甚至在治療時能得到保險支持。
權威人士曾表示,網絡成癮現象的出現往往與其他精神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等有關,臨床治療過度依賴網絡的青少年焦慮、抑郁、多動癥時,會按照相關治療規(guī)范進行。一般而言,這些心理疾病得到改善后,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問題也會得到明顯改善。
不過,網絡成癮不應被簡單定義為一種疾病,青少年過度使用網絡往往伴隨著其他問題,涉及家庭、學校和孩子自身,問題的改善和解決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家長正確關注和教育、學校支持,以及同伴幫助,都可以減少青少年對網絡的過度使用。
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青少年未能形成完整穩(wěn)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新鮮事物好奇與探究的欲望十分強烈。少數人經受不住其他玩家的蠱惑、宣傳,在獵奇心理的驅使下,往往因為自制力薄弱而深陷其中。
溝通和社交能力低。孤獨感和網絡游戲使用的增加呈正相關。自卑造成孤獨,難以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的人因為內心壓抑,通過玩游戲可以得到宣泄和釋放,在虛擬世界獲得滿足感。
存在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游戲成癮是患者焦慮、抑郁癥狀的表現之一,患者將打游戲作為緩解焦慮、抑郁的重要手段,與“借酒澆愁”類似。
如何“擺脫”網癮
“網癮”這東西,在科技君眼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現在智能手機如此普及了,誰還不每天捧著玩上一會呢?一開抖音、微博,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抬頭看看工作,一點沒動。心慌了,一打開電腦,吃雞玩LOL,一投入游戲后,幾個小時就又過去了。
同志們是不是覺得扎心了?這經歷可能任何人都有過,沒必要非要把一頂“網絡成癮”的帽子扣腦袋上,都知道這樣不好,可聽了這么多道理,依然還在網上沖浪。
就算沒有“網癮”這個病,同志們也會有拖延癥、懶癌甚至ADD(注意力缺失)等一系列疑難雜癥來解釋自己的不自律。
不過,讀者們要是覺得自己還能搶救一下,科技君取了點權威意見,希望還是能幫到你們:
1.在上網時間上要自我約束,特別在夜間上網時間不宜過長;
2.注意操作姿勢。熒光屏應在與雙眼水平或稍下位置,與眼睛的距離應在60厘米左右。敲擊鍵盤的前臂呈90度。光線柔和不可太暗。手指敲擊鍵盤的頻率不宜過快;
3.平時要豐富業(yè)余生活,比如外出旅游、和朋友聊天、散步、參加一些體育鍛煉等;
4.在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胡蘿卜、薺菜、芥菜、苦瓜、動物肝臟、豆芽、瘦肉等含豐富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5.出現早期癥狀,應及時停止操作并休息;
6.一旦出現IAD,不要緊張,要盡早到醫(yī)院診治,必要時可安排心理治療;
好了,如今現實已經非常殘酷,各位還是放下手機,看看風景,今晚爭取早點睡覺吧。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1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