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歲的孩子厭學還能干什么?
“我已經上大學了,為什么還要繼續上學。”一個14歲的小女孩說。
“我不想去上學了,就想一直在家待著。”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是不是有些學生真的不想去上學了?
當然不是。
這是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這些技能都是父母教給的。
我們完全可以給孩子介紹一些法律法規,比如法律法規、預防的知識、遇到危機事件時如何應對等。
“比如,如果有人鉆空子偷梁換柱的話,我們會怎么做。”
“比如,有人向我們介紹自己如何去解救好人。”
只有孩子從這些基本的法律法規中,了解其因果關系,并且可以從中學會自我保護。
這樣的案例,我們或許可以說在很多家庭中都有。
然而,這樣的孩子,他們能輕易地放棄自己,面對危險時總是會退卻腳步,不敢冒險,不敢行動,無法與人產生親密關系,最終離開父母,獨自走向社會,這對孩子來說是致命的。
03
“野孩子”的“危險”
一個周末的下午,我去閨蜜家做客。
閨蜜和她5歲的兒子在小區里玩,小男孩們在一起玩奧特曼的游戲,還沒一會兒,就有人開始喊話。
其中一名小孩子說:“我覺得這個游戲好玩。”
另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小孩說:“那你們都去哪兒玩了?”
他們紛紛地說:“是跟我們一起玩的。”
一會兒那個小孩又說:“那你去哪兒玩啊?”
另外一個孩子回答:“我去跟你一起去玩沙子。”
這時候另一個孩子在旁邊提醒:“你去玩滑滑梯吧。”
于是那個孩子就想了一個辦法:“你去跟他們說:‘他們看見你們在樓下玩耍,請問你能不能玩上一會兒,然后我們再過去。’
結果他玩了一個星期,又玩了一個星期,又玩了一次。”
玩了一個星期后,這個孩子對“滑滑梯”再也不厭倦了,他把玩了一天的小滑梯作為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很期待下一個活動。
最后的結果是,“玩了一個星期,你就不想玩了,你想試試嗎?”
如果孩子愿意,那你就問問孩子:“你玩了一天,這么久還想玩,你是怎么想要的?”
如果孩子拒絕,那你接下來就不能再問了,比如,孩子過會說不想再上奧數班,你可以問他:“你是覺得奧數班太無聊了,還是有其他的愛好呢?”
如果孩子說沒有,那你就可以接著問:“我相信你會做出一個更好的選擇,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但是現在我們要開始做作業了,如果你還有其他的計劃,那我就陪你去做作業,好不好?”
如果孩子還愿意和你說一些你認為有意義的事,那你就繼續在他給他的動力中去:“媽媽現在出去工作了一天了,有點累,你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做作業,如果實在做不到,我們再額外的給你一定的自由,好不好?”
這時候,你要注意,不要對孩子說:“你不要做什么我給你什么?”而是要給他選擇的權利:“你是想先寫作業還是先玩手機?”
如果孩子說:“我也不想先寫作業,反正我也做不到。”
那你就不要說:“現在就開始做作業,做完了之后我們就可以玩了。”或者說:“你是想先寫作業還是先玩手機呢?”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先寫作業還是先玩手機,這兩種選擇,都不利于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的培養。
而且,如果選擇先玩手機,孩子在學習之余如果感受不到快樂,他對玩手機的興趣也就會大大降低。
所以,這兩者之間的教育要相結合,家長要起到榜樣作用。
父母應該放下手機,多帶孩子走出戶外,親近大自然,多參加社會活動,讓孩子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這樣才不會沉迷手機。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66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