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孩子玩手機游戲
時間是有一個國家標準的規定。2018年,在國家的下一代調查研究中,美國近10%的青少年玩游戲,2018年,這個比例上升了2.5%,成為聯合國《世界兒童權利公約》制定的重要參考基準。
《全球兒童權利公約》指出,從2018年開始,聯合國將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四定為“世界兒童權利公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什么是兒童權利公約?
家長的意思是讓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就像勞動和創造一樣,不僅要受教育,更要受生活。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生命的未來。
而手機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它的存在猶如一條大網,從外在來說,就是為了學習而生,從內生抽離,讓孩子通過手機獲得“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就像一條大網紅線,精心設計,幫助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資源的使用價值,“考試信息”通過家長群、家長群、老師群中找到,形成一個“學習資源”。
這就是孩子學習的“第二條”。
三、提升“學習資源”的運用
“學習資源”是指在家校、家校之間進行的教育活動中,用于學習的各類教育信息。
通過這些信息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家長可以掌握,孩子在學校表現如何?孩子是否收到“家校信息”?
三、與孩子的“學習資源”進行良性溝通
有時候,我們甚至會被“家校交流”誤導了。比如當我們以為,父母只是關心孩子的學習,其實我們卻無意間,從孩子的行為中,感受到了他在家庭中的不滿,這使他非常反感和憤怒。
書中提到,讓孩子“學習資源”使用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當做是一個學習資源。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溝通過程中,如果能真正理解孩子,并幫孩子分析、梳理,孩子可能就會感受到父母的愛,才會變得更加“主動”。
比如,當孩子遇到一些事情,因為某些事讓他難過,而導致他焦慮的時候,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傾聽。父母的理解和接納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愛他的,孩子也會感覺到,親子關系,自然會變得更加親密,從而更愿意和父母交流。
結束語: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不要一直盯著孩子,看到孩子哭,父母就會覺得心煩,立馬把孩子抱走,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父母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耐心的詢問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想法,等他情緒平復之后再同孩子溝通,這樣孩子才更愿意聽父母的話。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6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