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砸東西怎么辦?
前言
剛結束的文章,小編就收到了一位家長的私信。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的女兒非常叛逆,一念錯了事,就讓她滾出去,我們可能無法忍受,只好讓她在家乖乖的待著。
女兒是新同學,又是家委會成員,到家后,每天就在我身邊發生,我沒在意,她還常常跑到我身邊說:“媽媽,我好委屈。”
這種瞬間的感覺是不是很熟悉?
叛逆的孩子,既依賴大人,又非常在乎別人的評價,他們能夠非常敏感地感受到別人的情緒,如果這時候還“聽到”大人的指責,他們很容易變得暴躁。
所以我們家長在這個階段,如果沒有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那么將會是孩子一生的陰影,讓孩子一生都難以愈合。
我們家長要做的,是幫孩子看到、感受到“無論他怎么樣,我都愛他”,并且不斷肯定孩子的優點,并且在孩子表達自己情緒時,認真傾聽,并且及時引導,這樣才能幫孩子順利度過這個叛逆期。
如果不及時疏導,那么孩子可能會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后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我們家長一定要及時引導孩子,讓他們用正確的方式去發泄不良情緒,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人生。
2.不要打壓
在孩子的叛逆期,不要打罵,不要打壓。否則孩子的自信心被打擊會大大減少,甚至會為了尋求獨立而去做一些錯誤的事情。我們應該在保證孩子的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他們去探索世界,即使他們做的不好也不要過多的責備。
家長要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
,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可以鼓勵孩子去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這樣能讓孩子的自信心得到滿足,從而對自己的成長發育水平有一個更好的認知。
3.給孩子自己的選擇
《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中提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初二的男孩,非常喜歡玩手機游戲,甚至到了熬夜玩通宵的地步,經常為了不吃飯,就不睡覺,因此成績也很快一落千丈。
后來,朋友給男孩找了個補習班,但是男孩對補習班并不感興趣,朋友只好跟著孩子去了,回來后,男孩對學習態度就立刻發生了轉變,主動要求去補習班。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呢?
原來,男孩的父母很少管孩子,經常會把他當做孩子,讓他干活,甚至還經常訓斥他。后來男孩長大了,變得不愛說話,什么事情都不跟父母商量,做任何事情都覺得自己的媽媽很煩,總是喜歡和自己對著干。
比如,孩子放學回家想要先看電視,而家長卻說:“作業寫完了嗎?先把作業寫完再看電視,不準再看了。”
或者說,孩子在家跟爸媽說:“請把我關在家,讓我感到很辛苦。”
而父母從來不會和孩子說:“你要努力學習,不然你對不起任何人。”
孩子就會覺得:“你們大人也有累的時候,想偷懶就偷懶,想耍賴就耍賴,最后還得受懲罰。”
這時孩子會認為:“大人也是需要有尊嚴的,你們之間的相處就是在貶低和詆毀中度過的。”
而如果孩子執意想要去,那么父母就要做好自己的榜樣。
當孩子不想學習時,父母不妨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談心里話,告訴孩子:“有些話,我們還是好好說吧。”
當孩子覺得你和他是站在同一戰線的時候,他就更有力量去面對挫折。
2.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批評指責孩子,而是理解他的情緒,引導他正確的表達自己。
孩子喜歡發脾氣,父母要幫助孩子理解發脾氣的背后的原因。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會因為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父母看見。
這樣的理解和接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也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關懷。
父母不要總是要求孩子聽自己的,而是要平等地對待孩子,不要總是把孩子當做小孩子,可以和孩子做朋友,但不要老是拿孩子的毛病當中心思想來對待孩子,允許孩子犯錯誤,給孩子足夠的信任,讓孩子擁有自信。
其實,孩子發脾氣,他只是想要發泄一下自己的情緒,并不一定是因為心里憋壞了,可能是想要得到父母的關注。
3、 把發脾氣當成一種激勵
當孩子的情緒很憤怒時,家長不要太過于責備孩子,而是應該把孩子引導回來,告訴孩子以后應該如何避免和家長、對方爭吵,家長應該怎么處理,讓孩子學會處理好情緒。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于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55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