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矯正孩子厭學
厭學?
如果孩子厭學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家長也不要輕視。我們不妨通過“椰殼效應”來 幫助孩子們克服這個心理,讓孩子們主動愛上學習。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什么是椰殼效應?
“椰殼效應”說的是只要有一只青蛙臃腫的身子,無論走路還是吃飯,孩子都能感受到蟲子的一種“躡手躡腳”的狀態??扇绻恢磺嗤苡纺[的身子受到了一只很笨的頭,這種頭就會慢慢的變得凸起起來。
所以孩子們在進入“厭學”的狀態時,往往會采用一種逃避的方式,希望自己能夠在“爸媽/老師”的幫助下解決這個問題。但實際上,這也是孩子們在學習的一種方式。
這個時候如果學習沒有父母的監督,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會失去興趣,將精力完全投入到別的事情中去。
這個時候父母只需要默默的關注,但并沒有因為孩子的“厭學”而大發雷霆,這也許就會給孩子留下一個錯誤的認知:“學習就是要吃苦,我不愿意。”
3、如何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孩子的“厭學”情緒,到底是怎么產生的?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苦惱的問題。
“厭學”是一種消極情緒,有時候表現得非常明顯:比如不愛上學、不寫作業、不認真聽課等等, 甚至還有的孩子會表現出頭疼、肚子疼等軀體癥狀。
這是因為他們會產生一種“心理暗示”:我將來一定要好好學習,表現得像爸爸媽媽一樣優秀。
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幫孩子“重新愛上學習”呢?
對于“厭學”,父母們可以先了解以下幾個步驟。
1、理解孩子,幫助孩子確定學習目標
對于“厭學”這個問題,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心理障礙,是因為他已經在努力學習了,但是結果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
父母們一味地對孩子高要求,也是出于好心,在“行騙”之下,其實是希望孩子能夠體會到父母的苦心。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做的不是簡單粗暴地給孩子扣上“不聽話”、“不好好學習”、“不上學”這樣的帽子,而是要學會理解孩子,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真的沒有什么大問題,那父母也可以先不著急,等孩子情緒平復下來,再和孩子心平氣和地交流,讓孩子清楚自己的真實需求。
比如,孩子因為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而情緒低落,父母可以先肯定孩子的情緒,再問問孩子:“你真的希望自己有什么能力讓爸爸媽媽幫你實現嗎?”
當然,父母一定不要緊緊盯著孩子的問題不放,而是要去傾聽孩子的訴求,了解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然后,還要尊重孩子,不要急于評價、批評,要學會換位思考,多了解孩子內心真正需要什么。
4.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父母不要要求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而是要學會給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讓孩子能夠學會自我管理。
父母只要跟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就可以了,需要事先跟孩子溝通好,一起制定一個具體的計劃。
例如,每天需要做多少時間做作業,需要做多長時間的作業,具體到幾點鐘,并且必須把任務明確的、有條理地擺在面前,讓孩子一目了然。
這樣孩子既可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要達到什么目標,這個過程就是自我管理的過程。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要培養孩子的耐心。
在孩子想放棄的時候,不要逼迫他堅持,可以鼓勵孩子繼續堅持。
可以通過一些小的獎勵,比如說你帶著孩子去游樂場玩一會,去吃一頓大餐,等等,讓孩子有一個過程,幫孩子建立做事的興趣,慢慢也能適應學習的節奏。
二、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
當孩子說自己不想學,父母該怎么辦?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我們必須先幫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
很多父母會說,我們給孩子提供物質條件,就能讓孩子學習,怎么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呢?其實這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通過很多方法來讓孩子愛上學習。
第一種方法,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能夠為他自己學習,而不是家長在干預他。
因為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學習的樂趣在于自己,而不是靠家長去監督。
第二種方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
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每天的時間是30分鐘,在這30分鐘內必須自己寫作業。
有的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好的,寫作業的時候,喜歡和父母斗氣,做一些夸張的動作,就像前面說的,孩子很喜歡讀書,當你花了很多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陪他一起學習,孩子就會變得很有自控力,有很強的時間觀念。
第三種方法,用藝術表達。
通過藝術表達,我們就能表達我們自己內心深處的情緒,在現實中,我們往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表達出來,在電影中,我們也會宣泄出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可以用藝術表達出來,如繪畫的手法,音樂的旋律,爬山的姿勢等等。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5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