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學期開學沒幾天,兒子的情緒就很不對勁,做作業敷衍,不愿意思考。在家動不動就發脾氣,跟家長對著干,每天都氣鼓鼓的,只要跟他說話就爆炸,回到家第一時間拿手機玩游戲。不給他玩就炸毛,說:活著沒意義,不想學習了,就當條咸魚了。晚上睡前也不想跟我聊天了(以前每晚睡前都要跟我聊天,聊學校里的事,聊同學,聊游戲)。
無論我怎么引導怎么逗他,兒子什么都不愿意說,我也開始有些擔心。我一直在琢磨著到底是因為什么導致兒子這樣的狀態,找到原因我才能幫助他。
剛開始懷疑是新學期知識難,兒子沒有信心保持他之前的好成績,心里有壓力;后來又懷疑是不是提早發育,身體有變化,導致他焦慮又不好意思說。或者被同學欺負了,還是被老師狠狠地批評了。可都一一被兒子否定了。
還是找不到原因,我決定分散兒子的注意力。于是,立刻就買了魔方的書,兒童編程的書,還有幾個魔方。每天下午放學接兒子回家(之前我要上班,兒子晚上都是去晚輔機構的。疫情后我就不上班了),回家后吃點水果就到樓下花園打羽毛球,乒乓球,跳繩。運動一個小時,回家后鼓勵兒子自己看書學擰魔方(剛開始的幾天我陪兒子一起看書研究,之后就是他自己學)。7:00吃晚飯,飯后休息15分鐘才開始寫作業(只做學校內的作業),完成就洗澡睡覺。
這樣的流程每天進行著,剛開始中途還是會發脾氣,拖拖拉拉不想寫作業,不想洗澡,不想刷牙等等,說這是他自己的事,不用我管。我沒有硬性要求他一定要做到,只是偶爾提醒一句:不洗澡睡覺挺難受的。睡前他不想跟我聊天,我就做自己的事情去,早早睡覺。
就這樣過了三個星期,我感覺到兒子在生活習慣上慢慢地沒之前那么抗拒了,比如刷牙洗臉,洗澡,洗碗,有時自己主動做了。我發現這些小變化就馬上夸一夸:牙齒比以前白了越多,整個人都精神了!洗完澡香噴噴的,我都想抱抱了。
突然有一天晚上睡前,兒子要求我跟他聊聊天,說:“我跟你說點秘密的事情,你要保證不能說話,不能批評我”。在我再三保證下,兒子才慢慢開口說道:前段時間我好累,生病了,我什么都不想做,身體軟綿綿的,只想躺著,只想玩游戲,其他什么都不想做。
這時我才知道憋在兒子心里的真正想法,也許沒有某一個具體的原因,而是平時許多事情許多情緒得不到解決,湊在一起就這樣爆發了。我沒有生氣也沒有批評他,我說:“兒子,很高興你能跟媽媽說出你的秘密,你明白你那時的感受,很煩躁很焦慮。不用害怕,這是人在成長過程偶爾會出現的情緒,媽媽是大人也出現過像你那樣的情況,情緒非常低落,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躺著。有句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當你感非常難受撐不下去時,就停下來休息一會。等到你儲備足夠能量了再出發。”
兒子聽了,如釋重負,:“是嗎?這樣子的”。我接著說:“是啊,情緒低落大部分的人都會遇到,不過有些人能用正確的方法積極排解,很快就恢復元氣滿滿,而有些人就這樣一直消極下去,就像那老家那個**哥哥(舉了一個他熟悉的負面例子)。媽媽的方法是經過實踐的,很好用,你看媽媽現在不是棒棒的嗎?你可以試一試用媽媽的方法。”
“好的,謝謝媽媽,我會按你說的方法做的”兒子說這句話時,是發自內心的。果然第二天早上起床精神子狀態非常好。我給兒子的要求是:放學回來盡情地運動,做作業時間要專注,只要質不要量。生活習慣做好的同時做家務。周末開放手機2個小時。
直到清明節的前兩天,兒子主動跟我說:“媽媽,我覺得這幾天狀態好很多了”。是的,我也感覺到兒子的狀態一天天地恢復著。疫情期間迷上手機后去到哪里都是玩手機游戲,現在去到哪都拿著魔方,跟別人討論魔方的技巧。跟同學也多了一個話題。
你的孩子有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嗎?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2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