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父母有必要“辭職陪讀”嗎?
隨著時代越來越進步,學生們的功課也越來越多。很多學生的母親,為了能夠讓孩子能夠把心思都用在學習上,擔心父母不在身邊,把心思用在其他方面,從而耽誤了學業
孩子在成長的階段,確實需要父母的陪伴,也需要父母在一旁有效地指點錯誤,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不過,陪讀不是家長們所想象的那樣,只是簡簡單單地陪伴孩子讀書,而是陪同孩子一同成長。
母親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把什么活都干了,不讓孩子干一點活,而且在孩子面前經常說,只要你能考個好的學校,媽媽我什么不讓你干。可是,父母什么都干了,讓孩子做什么?
顯然,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一般需要陪讀的孩子,都在處在初高中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到了該培養獨立和自主意識的年紀,家長們不要只認為孩子們整天到晚坐在書桌旁,一直學習就是好事。
讓孩子干家務活,也是一個與家人溝通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放松精神的過程,對于緩解孩子們的緊繃的神經,有著很大的好處,學習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不是整天學了好幾個小時,就一定能夠考出好成績的。
而且隨著孩子的年齡不斷增長,孩子們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不僅僅只局限于課本上,所以陪伴孩子成長十分重要,孩子們的家長,不能只關注孩子們的成績,還要關注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尤其要關注孩子們的不良情緒。
如果孩子的家長,只知道一味地重視成績,忽略了孩子不良情緒的話,孩子到了一定階段,因為沒有得到家長的正確疏導和教育,使得孩子漸漸變得叛逆,心理開始變得扭曲。
我們在網上會看到一些父母陪讀失敗的案例,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出在父母只是一味關心孩子的成績,對孩子所有事情大包大攬,在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不會正確地疏導和溝通,導致孩子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隔閡耶漸漸加深。
在與孩子出現問題和隔閡后,家長們便開始后悔辭職來陪讀了,一番辛苦,最終并沒有換來好的結果,而那些被送到寄宿學校的孩子們,反倒與家長出現問題和隔閡則較少。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不外乎有這三點原因。
首先,是孩子去了寄宿學校上學,使得孩子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
因為到了學校,會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這種氛圍會使得孩子,容易投入到其中,尤其是看到身邊的同學們,都去做的時候,他也會自覺地去做,這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其次,就是促進親子關系的融洽。
孩子離開家,進入寄宿學校,并不會就此疏遠了親情,反倒更利于親子關系的融洽,孩子只要在家,難免就會有犯錯的時候,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分歧,也就此顯現出來。
不過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經常都是一方唱紅臉,一方唱白臉。不可否然的是,孩子的父母這么做,確實能夠教育住孩子,但是長此以往,也會讓孩子逐漸麻木,或是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誰的好。
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后,孩子每周才回來一次,因為難得的見面機會,會使得孩子和父母都十分珍惜在一起的時光,不會輕易地去責備孩子,孩子與父母的關系也會十分融洽。
最后,就是能夠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與人相處的能力。
孩子到了寄宿學校后,身邊沒有了父母和長輩的陪伴,使得在學校的所有事情,都得自己去做。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會“迫不得已”地逐漸提高。而且在寄宿學校中,幾乎大部分的時間,都要與其他人相處,這也在無形之中,增強了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
所以說,父母與其“辭職陪讀”,還不如讓孩子上“寄宿制學校”,利大于弊。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27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