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電競產業迅猛發展,成為了一個朝陽產業。關于電競進入奧運會的話題也甚囂塵上。另一方面,電競又被公眾視為洪水猛獸。
上周末,在重慶觀摩第三屆WESG總決賽期間,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中國體育產業之父魏紀中接受了媒體的采訪,分享了它對電競的看法。他并不認為電競是洪水猛獸,反而強調電競有其公益性的一面。
電競或許長期無法進入奧運會
對于電競來說,去年是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電競正式躋身亞運會,成為了雅加達亞運會的表演項目。這被認為距離電競入奧又進了一步。
然后,國際奧委會的態度卻并不積極。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多次強調,電競里面充斥著暴力因素將成為其邁入奧運大家庭的掣肘。
公眾原本以為電競有望成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如今看來,這個愿望很有可能化為泡影。
在魏紀中看來,國際奧委會并不是單純排斥電競,而是對一切非體能性項目都一視同仁。“國際奧委會到現在都沒有承認電競是體育。我們都承認國際象棋、橋牌等智能活動屬于體育,但國際奧委會在設項中也不考慮這些項目。機械性運動,比如賽車、摩托艇,國際奧委會也承認這些屬于體育,但也沒有將它們納入奧運會的項目中。”魏紀中說。
從國際奧委會一貫的態度來看,電競短期內的確難以躋身奧運會。這并不是國際奧委會對電競存在偏見,而是一以貫之的態度。
魏紀中透露,電競想要躋身奧運會,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第一是非暴力;第二能夠保證公平競爭;第三與傳統體育能夠結合。進入第三屆WESG正式比賽項目的實況足球符合以上條件,在入奧方面有機會捷足先登。
電競與體育并不是一回事
年過八十的未來為中國的體育事業貢獻了數十年的青春。近年來,他因為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的身份走到了電競的前沿。
在涉足了兩個領域之后,魏老形成了自己的觀點:電競與體育并不是一回事,沒有必要把這兩個東西強扭在一起。
在魏老看來,電競的內涵與體育的內涵并不是一回事。“電競的翻譯方面有個問題,esports并不準確,最恰當的是翻譯成electronic competitive games。”魏紀中說。
兩者之間內涵上并不相同,但并非不存在關聯。魏老指出,無論是體育,還是電競,都是games,有比賽、需要規則。
魏老強調,電競和體育可以尋找契合點,兩者之間并非完全是孤零零的個體。“傳統體育涉及到競賽制度,電競也需要規則、準入制度。在大型運動會中,兩者如果能夠結合在一起,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提升關注度。這也是一個比較現實的方案。”魏紀中說。
反暴力和上癮并非電子游戲獨有
其實,從產業發展角度來說,電競產業已經非常成熟,形成了足夠長的產業鏈條。行業內的諸多人士也公開承認,電競并不需要拿熱臉去貼奧運會的冷屁股。
從行業的成熟度來說,電競已經不需要借助奧運會這一外力。但是,電競之所以希望躋身奧運會的舞臺,也是希望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長久以來,公眾對于電競還是存在認知上的偏差。
其中阻礙電競進入主流的因素,其一就是電競中充斥的暴力因素,其二則是電子游戲很容易導致青少年沉迷其中。
魏紀中指出,不能將電子競技與暴力劃等號,“暴力因素是電子游戲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所有的電子游戲都有暴力因素,不能以偏概全。暴力因素在美國大片也有,在電視劇中有,甚至在傳統體育中也有。克服其中的暴力因素是一個社會公共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至于電子游戲容易導致孩子沉迷,魏紀中認為并不僅僅電子游戲容易致人上癮,玩手機會上癮,打麻將、斗地主也都會上癮,“電子游戲存在一些負面的外部性,但不能將這些統統歸罪于電子游戲,這是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
電競也有其公益性一面
通過對電競這個行業的接觸以及調研,魏老也看到了這個行業存在的閃光一面。電競甚至有傳統體育不具備的優勢。
“電競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成本較低。此外,電子競技運動員的運動壽命更長。傳統體育的淘汰率非常好,培養一個專業運動員或者職業運動員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導致機會成本非常高。如果電競和傳統體育能夠結合起來, 可以優勢互補,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魏紀中說。
魏紀中同時指出,電子競技還存在公益性的一面。“只有少數的殘疾人才能參加殘奧委,多數殘疾人都沒有機會進行體育訓練。但是電競就不一樣了,大多數殘疾人都能參與,而且可以和正常人同場競技。這可以給殘疾人帶來很大的鼓勵,給他們更多信心。這也是電競從公益角度來回饋這個社會。”魏紀中如此強調。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2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