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男孩18歲,爸爸脾氣暴躁,孩子和爸爸關系不好,不愿在家里住,去爺爺奶奶家住了,不愿面對爸爸。我是媽媽,孩子之前遇到什么問題,都和我溝通,現在我說話他就嫌煩,叫我閉嘴,還發脾氣,我該怎么辦?請多多指教,謝謝!”
“我連死的心都有了,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仇親期的孩子?!?/p>
“我是單親家庭,孩子今年十歲半,都開始叛逆了,說什么都不聽你的了,還頂嘴,又不想學習,找她談了好多次,什么道理都講了,有時氣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她跟沒事人一樣,怎么辦?”
……
無論打開自媒體后臺還是打開微信,總能收到許多家長的留言,對于這些留言我都認真對待,有的及時回復,有的坐下來直接交流。從交流中我了解到許多家庭因為孩子叛逆而產生親子矛盾、導致親子關系僵化的,大多數是因為家長踩了禁踩的紅線。
?孩子進入青春敏感期,家長禁踩的三條紅線
1、偷聽
妙妙小時候就很可愛,上高中時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妙妙不僅有白白的皮膚,大大的眼睛,還天生熱情大方外向的性格,見了人總是先笑后說話,一看就是人見人愛型。看女兒像出水的芙蓉,爸爸媽媽越發的緊張,生怕孩子早戀影響學習。
不知道從何時候媽媽學會了偷聽,只要妙妙打電話媽媽總會偷聽,偷聽也就罷了,聽不清楚的還會問“剛才是誰來的電話?”、“打電話的是男的女的?”、“打電話找你什么事?”剛開始妙妙還隨便應付媽媽,后來就扭頭關上門不理睬,再后來一聽媽媽一連串的追問妙妙就惱火,故意跟媽媽擰著來,明明是女同學打的電話妙妙偏說是男生,老媽緊張兮兮嘮叨個沒完,妙妙不是摔門而出,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流眼淚,親子關系可想而知。
2、偷窺
進入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向父母關上心門,有什么話、遇到什么事,不是和好朋友說,就是寫在日記里,從來不跟父母說。
天下的父母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孩子從小到大總想對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才放心。孩子小時候總是圍著父母小嘴嘚吧嘚吧不停地說,隨著年齡的漸漸長大,孩子跟父母的話越來越少,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不但有話不主動跟父母說,就算父母問也不愿意說。父母問的多了,孩子不是嫌煩發脾氣,就是選擇離開父母。孩子越這樣父母越擔心,父母想了解孩子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不是偷聽就是偷看。
記得有一次,鄰居家就因為媽媽偷看了兒子的日記,爆發了家庭戰爭,兒子哭著大吼媽媽侵犯了他的隱私權,媽媽卻說:“侵犯你什么隱私權,你的生命都是老媽給的,我看你日記怎么啦!”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有一個錯誤的想法,孩子有“秘密”瞞著父母都是不好的、錯誤的,孩子有話不跟父母說,一定是孩子出了什么問題。豈不知有“秘密”正是孩子長大的信號。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孩子對異性的欣賞和愛慕,統統寫在日記里,孩子在自己的“小秘密”空間里可以任意傾訴和抒發,這是孩子青春的一份美好,不允許任何人涉足??墒?,父母的偷窺恰恰就破壞了這份美好,同時觸及了內心的底線,孩子傷心是肯定的,孩子感覺自己不被尊重,于是便以叛逆的方式進行反抗。
3、跟蹤
張明明是以高分考上重點高中實驗班的,成績一直很好,高二文理分班的時候,張明明要學文父母偏偏強迫他報理科班,張明明情緒一落千丈,于是就偷偷參加了校外足球隊。
張明明每天下午課外活動都去踢球,直到上晚自習才回來。由于踢球太累,晚自習的時候大家都在看書、做題,他就趴在桌子上睡大覺。
看到張明明成績下降,老師不知道何種原因就聯系家長,父母一聽兒子成績下滑立即緊張起來,以為兒子是因為早戀影響了學習,只要有時間爸爸媽媽就悄悄地對兒子進行跟蹤監視。剛開始張明明沒在意,有一次有個女同學下課時腳崴了,張明明回家順路就捎了一程,誰知剛回到家張明明就遭到逼供,媽媽非問張明明跟那個女孩是啥關系,氣得張明明大吼道:“我說多少遍了你都不信,你到底想讓我們是啥關系!”
孩子有孩子的煩惱,父母也有父母的苦衷,父母明明知道“偷聽”、“偷窺”、“跟蹤”不好,但是還會去做,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孩子有話不跟父母說,有事偷偷寫在日記里,擔心孩子不學好,唯恐孩子走邪道。當看到孩子鎖上了抽屜、有了加密日記、有事總是藏著掖著躲著的時候,父母就產生了疑心和好奇,便會采取種種手段來打探孩子的“秘密”。
父母總認為孩子就是孩子,不應該有什么隱私權,其實這是由于父母法律意識淡薄造成的。
孩子再小在人格上和父母是平等的,隱私權是每一個自然人本該有的最基本的權利,父母不經過孩子的允許偷窺孩子的秘密,真的是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
由此可見,孩子的叛逆、親子關系的破裂,責任并不在孩子,往往都是由父母造成的。
?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智慧家長這么做
1、尊重孩子保守秘密,保持溝通渠道的暢通
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困惑和煩惱就是,有想法不被認可,想做事且缺乏經驗。針對青春期孩子的困惑,家長要做的就是維護好親子關系,保持溝通渠道的暢通。
前不久,有位媽媽給我私信留言,說孩子以前什么都跟她說,后來就不說了,我的回復:“你說孩子之前什么事都跟你說,現在向你關閉了心門,你仔細想想自己有意或無意是否泄露了孩子的‘秘密’?要不然不會失信于孩子。你這種情況,我以前也遇到過,一次兒子因為想給一個同學過生日,我怕中午兒子不回來老公問起不好說,于是就先跟老公商量,結果老公火冒三丈,還限制了兒子那次行動,從此以后兒子有事再也不跟我說了?!弊鋈俗罨镜木褪钦\信,一個沒有誠信的人孩子會向你敞開心扉嗎?
在許多家庭中,孩子有話之所以愿意跟媽媽說,是因為媽媽在孩子心中是個值得信任的人,媽媽應該珍惜這種母子之間的信任關系,一旦破壞了規則孩子不信任很正常,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給孩子保守“秘密”,才能保持溝通渠道的暢通。
2、讓孩子參與家庭決策,給孩子展示自我的機會
我有一個遠方親戚,一家四代同堂住在一起,八十多歲的老太太總是以當家人自居,無論家里有什么事,她總是拿出當家人的威風凡事都想她來拍板。有一次,老家打電話說農村統一規劃要挪祖墳,老太太一聽非要自己去。六十多歲的兒子心疼媽媽說:“這事你就別操心了,我去就行了?!眱鹤釉拕偝隹诶咸秃鸬溃骸拔沂钱敿胰?,有我活著你算啥?只要我有口氣在你想當家不可能,你媳婦想都別想!”老太太盛氣凌人的話一下子激怒了兒媳,于是爆發了家庭戰爭……
要知道孩子在一天天長大,父母在慢慢變老,這是誰也抗拒不了的自然規律。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p>
這段話大家都耳熟能詳,可是有些父母總把孩子永遠看成是孩子,總是把家長的權威緊握在手里不放。當孩子長大有想法,想自己做事的時候,對孩子橫遮豎攔、限制打壓,結果是激起孩子更大的逆反。
如果家長換個角度去想,孩子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家里有什么事情就和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參與到決策中來,給孩子展示自我的機會,這樣做孩子有了被重視的感覺,親子關系當然會融洽。
總之,青春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然階段,每個孩子都會經過,針對青春期孩子的個性特點,只要父母對孩子多關愛,多用心,并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展示自我的機會,請相信親子關系一定會回到正常軌道上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1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