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那個不讀書的同學,比我們混得還好,網友:看了學霸才后悔
在單位里、企業里混的很差,原來的優秀會被人笑話的——你看看那個誰誰誰,還是211學校畢業的呢!連工作也做不好,人緣還那么差!……這種巨大的反差就成了笑柄。
很多人上學時十分優秀,工作后都混得十分一般,于是開始感慨當年那個不讀書的同學,比我們混得還好。
差學生也有成功者,但概率比較小。
今年夏天的一個晚上,初中同學許久都沒有聚會了,由班長起頭大家一起聚一聚。商量后大家去燒烤檔搞通宵。因為許久不見,大家都吹著牛回憶著當年的青春,吃著燒烤,搖著骰子壓著啤酒。
突然,一個挺著大肚子的男人,脖子上還掛著一條金鏈子,雖然談不上任何文藝,五大三粗的樣子,他到我們桌子遞煙敬酒,小明大喊,這不就是初中同學XX嗎?
消失這么多年,卻像地底下冒出來的一樣,他不就是我們初中最調皮最壞的那位同學阿明嗎?記得當年他上課睡覺,作業不做,逃課,打架,五毒俱全。現在卻做了大排檔的老板,而且這家大排檔已經是做到了連鎖級別,不止在當地有店,附近的其他縣城都有分店。
當年那個不讀書的同學,比大家混得還好。那晚的同學當中,有做學習委員的,有當學生干部的,有學生會的。畢業出來后,都安安分分地進公司,干著月薪五六千的工作,最后還比不上一個學習成績差的不好好讀書的同學。
- 現在的社會比較浮躁,一個人讀不讀書不重要,
- 一旦賺錢了就意味著成功了,
- 這時不讀書的人會說,瞧瞧,讀書有什么用,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 于是很多人羨慕,看著自己或者周圍的讀書人,
- 混得各種不如意時,自然而然就會認可讀書無用的理論。
拿個例來說整體有失偏頗,不讀書也可以賺錢,多讀書更容易賺錢。
但并不意味著多讀書就能賺大錢。
一個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讀書人,一旦發財致富了就會立馬內斂,他不會看不起沒讀書的人,只會努力去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學而以報國,學而以報家。
中國自古出狀元,如今學霸層層出,學霸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出藍是一個教師家庭的孩子,從小學習特別好,自主能力也強。在15面前教育資源落后的西北小縣城,她考取了全省文科狀元,被北大錄取。
- 對于一個小城來說,這幾乎是家戶喻曉的人,
- 因為從此以后的15年里,再也沒有人考過全省狀元。
- 是教育資源的問題嗎?不是?
- 是西北經歷的落后嗎?也不是,這些比起15年前已經好得不能再好了。
聽說她的說法送給了馬英九,聽說她又去美國深造了,聽說她年薪近百萬,聽說她找的老公也是其它省的狀元,聽說他們現在的華爾街的合伙人……
一個小鎮的學霸,因為讀書跨越了多少人生的階層?或許現在我們無法理解他們的生活。但是她的同學們,或者說同齡人們將來的下一代,起點注定不同,起跑線更是不同。
當年那個不讀書的同學,比我們混得還好,網友:看了學霸才后悔。
不是知識無用,而是我們學到能用可用的知識太少太少了。
一瓶水不晃,半瓶水使勁晃蕩,最后所剩無幾。
大學里的老師,從來不會管講臺底下的學生到底愿不愿意學,就算全班只有一個人聽,他也會淡定自如的講完自己的課程。18歲早已經成人,學知識是為自己而學,不是給家長和老師學,老師只負責講,只負責引路,至于學多少還是不學全部憑自己。
于是,大學教室睡覺的,玩手機的,寫情書的……和學習無關的事都會特別常見,至于掛科更是如吃飯一樣隨意,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
- 這樣子混2年出來的高職生,混3年出來的大專生,混4年出來的本科生,
- 步入社會統稱為大學生,代表著新時代的讀書人。
- 這樣子的人如果不是各種二代,
- 拼背景沒有背景,拼父母沒有硬實力,
- 一旦步入社會,就會隨波逐流。
然后一邊感慨著當年那個不讀書的同學,比我們混得還好,一邊自哎自囈社會不公制度不平……
并不是所有的大學生能稱大學生,更不是所有的大學生就是讀書人,這不僅是理解上的錯誤,更是強迫認知進入了一個誤區。
一個人先要認清現實,認清自己,擺正位置放寬心態。
然后發力,朝自己的目標使勁努力,其它的留給時間即可。
筆者要說的是,能讀書盡量多讀書,珍惜讀書的機會,知識改變命運只是那些勤奮的人。雖然讀書直接帶不了錢財,但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運勢和格局。
別的城市筆者無法了解,但是甘肅省蘭州交通大學2019年公開考核招聘博士研究生公告上
1.有房源時提供90平米及以上房源,并享受一次性提供的安家費。其中,①類按25萬執行,②類按20萬執行,③類按15萬執行,④類按5萬元執行;對于自己購買住房的,依據購房合同或房地產交易部門出具的交易批復等證明,享受同等安家費。無房源時每月發放租房補貼。
2.提供科研啟動費,①類按10萬執行,②類按8萬執行,③類按5萬執行,④類按2萬執行。
3.按照學校相關政策,解決配偶工作;
4.全面保障引進人才子女的入園入學問題,學校幼兒園、附小、附中均為蘭州市稀缺優質教育資源。解決家長選擇名校、優質學校的后顧之憂。
只要是人才,房子,配偶的工作都不是問題。蘭州市房價均價1萬,近100萬的房子,這不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什么?
總有人抱怨小學、中學有的同學沒考上大學,開始做泥水工,后來成了包工頭,開發商和公交車、農村客運老板、企業經理,平日總是奔馳、寶馬代步,財大氣粗,每次同學聚會,出盡風頭,搞得那些重點大學畢業的,都不敢參加這些聚會。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一句話:你的幸福,在別人眼中。
你只能看到別人好的地方,別人的背后經歷了什么你是不知道的,更無法看清楚事情的本質。一個全民吹牛逼的社會,沒有人會把自己的真實情況告訴你,你只能看到表面,很多年輕人一個月入兩三千的人能過出月入上萬的生活,錢不夠花,怎么過只有她自己知道。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 筆者并沒有看不起不讀書的人,只是能多讀書盡量多讀書,
- 腦子思路清楚了,將來走的彎路就會少很多。
一個人事事都可以做得很好本身就是個謬論沒有數據證明學習成績好將來就一定會在事業上非常成功的?只能說學習能力強的人成功的幾率會更高。
無論是誰的人生,人生都有一個暫停鍵,是生活在提醒你放慢追逐的腳步,讓你等待一個‘發酵’的過程。
更不能太求功利速成,拿賺錢多少評定成功與否,拿能不能掙錢論讀書是否有用。每個人需要有耐心去積累去沉淀,誰都不能缺少這份耐心,這是一種隱忍,一種沉潛,一中蓄勢,一種自省的力量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9xo69.com/10517.html